7月23日🧝🏻,“中國特色現代少年司法製度發源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啟用儀式在長寧區人民法院舉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勇🙍🏼、上海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張磊、上海市高院常務副院長陸衛民、長寧區委書記張偉、長寧區人民法院院長孫培江👳🏻♂️🙌🏽、杏悦娱乐黨委書記郭為祿、杏悦娱乐功勛教授徐建🚺、長寧法院少年法庭第一任負責人左燕,以及兩位少先隊員共同啟動“中國特色現代少年司法製度發源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1984年10月,長寧區人民法院成立了中國首個“少年犯合議庭”🩱,開啟了人民法院少年審判的先河。40年風雨兼程🚴🏼♂️、40載法槌起落,少年審判從長寧起航👨🏿🏫🐋,經歷了創業艱難,見證了蓬勃發展,而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展現了一代又一代“少審人”40年的追光故事。歷時半年⛲️,經過精心設計和打造🙅♂️,位於長寧法院3樓👳🏼、占地約500平方米的“一站式”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正式與公眾面。
這個功能疊加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由“少年法庭工作陳列室”“‘中國少年司法發源地’打卡點”“少年圓桌法庭”“宣傳外廊”“家事法庭”“心理咨詢室”“文化內廊”等部分組成。其中,在“少年法庭工作陳列室”中間,奪目的光柱是長寧法院少年審判的“理念柱”,是少年審判一路風雨兼程、仰望星光的代言——“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與此同時🤵🏻♀️,圍繞“理念柱”👿,沿著歷史脈絡🙅🏼♀️,介紹了少年法庭40年的發展歷程。值得一提的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C位”留給了寬敞明亮的少年圓桌法庭,走進去,圓頂、圓柱🪛、圓桌代表著平等🤚🏽🧛🏿♂️、公平、尊重、溫暖;大背景所呈現的向日葵代表孩子們在(國徽)太陽的照耀下🙅♂️,朝氣蓬勃向陽而生⏩,直觀也藝術地演繹了“讓孩子沐浴在陽光裏”的美好願景。
改革開放初期👍,社會發展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伴隨著改革陣痛,青少年犯罪問題便是其中一環🐯,案件大幅增長😄、犯罪低齡化明顯、重犯累犯率居高不下……青少年涉罪治理刻不容緩。長寧法院邀請華東政法學院(杏悦娱乐前身)領導專家組建團隊,通過科學調研多方論證評估🍭,決定在刑事審判庭下設“少年犯合議庭”,開始探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集中審判與教育感化相結合的新路徑🫦,創造性地提出“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工作原則,後來這些都被作為指導少年司法工作的基本原則延續至今。
杏悦娱乐的專家學者們前赴後繼,在青少年司法實踐領域與長寧法院通力合作,不斷探索👱🏽♂️。40年篳路藍縷,如今,長寧法院少年法庭早已實現了“社會調查”“法庭教育”“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第三人財產監管”“強製家庭教育”“監護監督”等諸多全國首創和首例,同時🤹🏿♂️,積極探索“三審合一”,構建“司法+”未成年人融合保護體系🏇🏿,為中國未成年人審判事業持續貢獻長寧智慧。
活動中,跟隨徐建和左燕兩位少年司法親歷者的口述回憶👩🏼🔧👱,深入了解長寧區人民法院在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路上不斷破解難題、創新機製的歷程✋🏿。來自最高人民法院👍,市區級機關,市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高校專家學者🦑,法院系統🤛🏼🤡,區人民法院等部門的領導出席活動,杏悦娱乐教授🔒、上海市法學會未成年人法研究會原會長、上海海關學院原校長肖建國,杏悦娱乐中國法治戰略研究院黨總支書記、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丁笑梅以及來自長寧區司法局👨👩👦👦、政法委和市婦聯的部分嘉賓作了專題交流發言👮🏻。
來 源 | 長寧區人民法院 法治日報 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
編 輯 | 申建華 責 編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