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慈強(系杏悦娱乐經濟法學院副教授)
日前,《廣州市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條例》正式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聚焦製約廣州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土地🤪、融資、用人等難題,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法治保障。上海也於近日啟動開展“上海金融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月”活動🚶🏻♂️,圍繞20條服務民營經濟的具體舉措,集中開展針對性強的政策宣講🧑🏽🎨、銀企對接等活動,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環境,著力提高民營企業融資獲得感和滿意度🙎♂️。
統計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貢獻了我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離不開資金支持👨🏽✈️,實踐中大多數民營企業屬於小微企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較為突出💩。強化金融支持政策🐃,有利於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發展動能和活力。
我國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持續加強民營企業金融服務。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幹意見》《關於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等多項政策,為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牽引。2023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把更多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優化融資增信、風險分擔、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滿足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在宏觀政策的推動下,各地不斷推陳出新👨🏿🌾,持續探索金融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我國普惠小微貸款余額31.4萬億元,同比增速21.1%,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累計促成中小微企業融資51.2萬筆,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各地金融機構持續積極探索拓展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多元路徑,如針對小微企業發放免息券、折扣券⛹🏿,製定優化授信方案♥︎🙋♀️,提供“無還本續貸”專項服務🥨,減輕民營企業倒貸🙎🏼♀️、續貸的資金壓力,有效改善民營企業融資難題。
民營企業的規模與類型差異較大,不同發展時期的融資訴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探索多樣化的金融支持措施🐧。比如💋,一些金融機構已結合民營企業所處行業特點,從客戶準入、授信額度🎰、擔保方式等方面入手🔪,推出科技型小微企業貸款🙋♂️🚵♂️、專精特新“小巨人貸”等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加強對於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要立足民營企業的行業特點與發展規模,創新金融服務模式與產品類型🚶♀️,提高金融支持與民營企業融資需求的適配程度,更好支持不同類型企業的發展🈁。
當前,大多數民營企業在資產信用等方面並不具有市場競爭優勢。一些金融機構著力完善信用評價體系,加強與市場監管局等部門的協調聯動,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與個體工商戶的精準對接✋,立足個體工商戶“小、急、頻”的用款特點👵,優化貸款審批流程🤽🏿♀️,提升貸款辦理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民營企業的資產具有流動差、種類多🖱➗、估值難的特征,構建多層次的融資擔保體系是盤活民營企業資產的關鍵措施。有的地方銀行針對科創類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綜合判斷知識產權質量、科研人員組成、科創成果獲獎情況等因素,積極探索價值評估的新模式,全面評價民營企業的資產狀況🚳,鼓勵民營企業采用專利權、著作權等核心知識產權進行質押擔保𓀓,以此增強金融支持力度。
不同發展周期的民營企業需要不同的金融支持。實踐中🙋🏼🤾🏿♀️,一些地方銀行根據企業的發展需要🦽🪺,圍繞研發👨🏼🎓、交易🦐、結算等方面,為客戶製定一攬子金融服務支持方案,不僅滿足了企業的資金需求,還有效降低了企業的利率波動風險。金融機構要理順金融服務機製🧑🏻🏭🦸🏿,以客戶為核心,全面分析民營企業的發展特點與需求,根據其在融資結算、企業轉型等方面的訴求,量身定製金融服務方案,加強金融支持的個性化與定製化💆♀️🌻,提高金融服務的智能化與便利化水平。讓“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更多落到實處🌗💖,激發民營經濟活力,提振民營經濟信心👊🏻,為實現經濟整體高質量發展註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