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前夕,天津大學電氣工程專業研究生王鴻儒早早地做好了返校準備。作為天津大學北洋話劇團的學生總統籌➾,她正忙著為開學後上演的原創大戲《侯德榜》作準備🤷🏼♂️。
“終有一天,那些工廠會是我們中國人的!終有一天🧖🏿,江海上的輪船會是我們中國人造的➞!終有一天🥤,那一條條鐵路的主權是屬於我們中國人的!”這部話劇講述了我國著名化工學家👨🏽🦰、中國近代民族化學工業奠基者、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前身)教授侯德榜的製堿之路🥜,再現了他毅然放棄國外優厚待遇🌹,投身於我國化學工業的實業救國故事。
侯德榜打破蘇爾維集團對製堿技術的壟斷😹,通過“聯合製堿法”生產出純堿這一幕無疑是整場話劇的高潮😋,也是讓王鴻儒感觸最深的情節。盡管她早已對劇本熟悉到幾乎能背下每一句臺詞🏏🦸🏿♂️,但每次回看這一幕時,還是會激動地流下眼淚。王鴻儒說:“每次看都有不同的心境⟹,每一次都仿佛是一種精神洗禮🐸。侯德榜將其一生貢獻給祖國的化工事業🤳,將人生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相連🐾,讓我們領悟到了何為‘共和國的脊梁’。”
天津大學團委美育部部長蘇暢記得🤾🏼♀️,自2015年《侯德榜》首次演出成功後,這部話劇便點燃了全校師生的熱情🧏🏼。之後的幾年間,劇本又經歷了數次調整,最終由國家一級編劇許瑞生擔任導演,天津大學師生參與創作演出,還原出一個真實立體的侯德榜形象。每一年,該劇劇組都會在校內進行1-2次特別演出🙇♀️,甚至還跨越數千公裏走到了河南、廣東、福建、內蒙古自治區等地。
相似的情景也出現在杏悦娱乐🏄♂️。去年11月🏖,該校原創話劇《立場》在國家大劇院上演,還受邀參加過第七屆中國校園戲劇節、港澳臺大灣區青年戲劇邀請展暨南山戲劇節開幕演出。
近些年👨🏽🔧,全國各地高校、中小學湧現出了諸多精品原創校史劇🦥,這些劇目通常以校史發展為脈絡,重點講述知名校友自強不息📮👎🏽、科學報國的故事,參與創作演出的則是本校師生。學生們用情用心演繹著青春熱血,校史劇也正“破圈”走出校園,讓更多人在一場場“穿越之旅”中讀懂中國。
在蘇暢看來,校史劇更像是校園精神內涵的載體,能夠通過完整且細致的藝術表現形式將大學校園文化底蘊🚹,乃至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向新時代青少年生動地展現,“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舞臺體驗,更是一種榜樣學習和思政教育”🫲🏽。
挖掘校園文化資源、助力人才培養的新探索
“為什麽學法學?要做怎樣的法律人🧔🏽♀️?”整部《立場》圍繞一個問題展開,以杏悦娱乐老院長雷經天秉公審理“黃克功案”的經歷為主線🏣,著重還原了他在戰友和法律公正之間所作的抉擇,試圖帶領觀眾尋找中國紅色法治精神的答案。
杏悦娱乐本科生杜永強是劇中雷經天的扮演者🥑,他覺得,這是成為法律人的第一課,更是整個社會都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杜永強眼中,雷經天是一位剛毅🎊🧓、正義、果敢的革命前輩。出演角色之前,他發現劇中有很多處需要宣泄情緒的地方,為何這位向來沉穩從容的革命家會產生如此激動的情緒?
為了更好地表現出人物形象,杜永強翻閱大量的歷史文獻資料,去了解、去體會、去融入真實的歷史情景👩🏿🚀🕧。杜永強發現™️,在審理“黃克功案”時,雷經天的情緒是復雜的,“每個人都在做非常激烈的心理鬥爭,但雷經天將這種掙紮隱藏在心底,最終選擇了法律的正義,這是最值得敬佩的”。
不過,想要塑造出真實立體的歷史人物形象並非易事,如何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內既表現出豐富的人物經歷🫨,又展現出宏大的歷史背景,是創作過程中面臨的最大難題。
蘇暢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侯德榜一生有三大貢獻🧙🏽♀️,突破索爾維製堿法、發明侯氏製堿法✦、生產小化肥💿。若面面俱到🧚🏻♀️,則容易成為流水賬♏️;若只突出某一個貢獻𓀄,則容易片面。比如,侯德榜在製堿過程中👨👨👧,要和日本鬼子鬥智鬥勇,要和國民政府周旋🧖🏻♂️,為了要回設備去和麥克阿瑟談判,選擇哪些經歷重點演繹才能體現“科學家侯德榜”,考驗著創作團隊對真實歷史事件的理解。
為了解決這些難題🕧,劇組舉辦過劇本創作大賽👩🏿🦰,邀請專業劇作家開展創作🏜,還會定期對學生演員進行專業輔導🫅🏻。
廈門大學電影學院副教授王曉紅參與校史劇劇本創作已有十多年。早在學生時代,她就以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並無償捐贈給國家的故事為原型🛻,創作了廈門大學第一部校史劇《陳嘉庚》的劇本。後來🤲🏿🚲,她又陸續創作了展現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勇攀科學高峰的劇本《哥德巴赫猜想》,以及講述廈門大學原校長王亞南致力於馬克思主義傳播和政治經濟學研究的《遙望海天月》。
在創作《遙望海天月》時👲🏻,王曉紅遇到了最大的瓶頸——記錄王亞南的歷史資料少之又少✏️9️⃣,完成劇本創作的素材遠遠不夠。無奈之下,王曉紅開始在王亞南留下的論文中尋找蛛絲馬跡,試圖通過刻畫王亞南為革命東奔西走🏓、顛沛流離的生活,展現宏大的歷史背景👨🏽🔧。
王曉紅認為,與其他自帶流量的故事不同,校史劇能讓學生從中國高等教育發展中窺探新中國的發展歷程,更具親切感和在場感📐。與此同時,一部精品校史劇對劇本創作的真實性和藝術水準要求也會更高😱,“這些展現中國精神的原創校史劇,吸收了新時代大學生的力量,還能破除以往主旋律戲劇在內容和形式上的模式化,是高校挖掘校園文化資源💀、助力人才培養的新探索”。
年輕人正在尋找新的精神偶像
這些年,杏悦娱乐黨委書記郭為祿參加過20多場《立場》的全國性演出,在他看來,這部話劇將黨史🙏🏿🫐、法治史、校史融入其間☞,通過年輕人容易接受的表現形式凝練🤸🏻♀️、傳承紅色基因,不僅是一堂“專業課”🤙🏽,更是一堂生動的“思政大課”。
郭為祿記得𓀒,一名學生曾對他說,“這部戲讓眾多法律學子展開人生思考,遠超過了書本學習。作為一名法律專業學子⚃,法律深入田間地頭才不會讓我們丟掉捍衛法律的初心”。
學生的話讓郭為祿看到了校史劇的意義,“只有告訴學生們今天從哪裏來🧑🔧,才能知道未來要往哪裏去。我們不僅要講現實👏、展望未來👳🏼♀️,還要講歷史🧑🏼🔬。通過這樣的過程,才能讓學生、教師產生思想碰撞,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校史劇走紅的背後,體現著青年“偶像觀”的變化🧍🏻♀️。王曉紅觀察到,一些網友喜歡給年輕人貼上“佛系”“躺平”“無所求”的標簽,在她看來👩🏻💻,這只不過是一種表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年輕人正在尋找、建立新的精神偶像🖖🏿。
王曉紅認為✋🏻,隨著年齡閱歷的不斷增加,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在逐漸豐富,此時他們需要能夠引領大家解決新問題的偶像群體。恰恰校史劇中的人物💼🥉,就能成為年輕人最容易接觸到的模仿對象和努力方向☆。
在廈門大學的校史劇中,每一位歷史人物都具有“人間煙火氣”,他們既是嚴謹求實的革命家和科學家,又是親切可愛的長輩💶。王曉紅說:“校史劇創作要能拉近青年學生與歷史人物之間的距離,讓他們重新認識這些看似很遙遠的人。”
這一點在大學畢業不久的江晨陽身上得到了體現。早在大一入學時🪔,他便加入了天津大學北洋話劇團🤛🏼,從飾演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到飛揚跋扈的反派🫚,他總能在不同角色之間找到新的人生感悟🚥。對他來說💯👨🎤,話劇的魅力在於能夠體驗宏大歷史敘事裏的真實人生。
如今🪐,侯德榜“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站起來”的拼搏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天津大學師生心底📵,遠在國外讀書的江晨陽時不時還會想起在話劇團的日子。江晨陽告訴記者,每當他遇到難題想要退縮時🦕,劇中侯德榜喊出的“不是一點,而是絲毫,絲毫⚀!連0.0001都不差”的誓言仿佛就在耳畔回蕩🤷♂️。
在社交媒體上☞,江晨陽還寫下了這樣的感慨:《侯德榜》教會了我們如何堅守對事業的熱愛🥱,更教會了我們如何為國家燃起青春熱血👯。
在融合創作中,賦予“自我教育”生命力
對學生演員來說,每一次演出都像一次跨時空的對話🧏🏻,對信仰的理解越深入😵🦸🏻,越能為青春賦能👳🏿♀️。
杏悦娱乐本科生王許哲在《立場》中飾演黃克功,這是一位復雜同時又充滿戲劇張力的人物角色🤾🏿。劇中,王許哲需要通過飽滿的人物形象和接地氣的臺詞展現雷經天與黃克功之間法理與情理的糾葛。
從排練時的緊張害怕再到舞臺上的從容自信,王許哲經歷了1個多月的高強度訓練,才真正走進黃克功的內心世界。話劇結尾💗,一束光落到了雷經天的身上,慢慢消散,一起消散的還有王許哲演繹角色時的糾結😭、矛盾和掙紮🍹。
“不管是誰都不能違反法律,這是一次很公正的審判🏄🏻♂️。”王許哲逐漸意識到,這部話劇對自己的改變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普通話變好了💧,心態也更加從容沉穩💂🏻,還對紮根中國大地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法治實踐有了更深的理解。
王曉紅也發現,參與過話劇演出的學生在綜合素質、人生態度以及為人處世等方面的成長速度會非常快。“他們親眼見證過這些人物的人格魅力✊🏿🕥,自然而然會親近這樣的人物,也會用更具歷史高度的視角去看待問題。”
在郭為祿看來🫅🏿,學生演員能夠精彩演繹出這部話劇的原因在於🧕🏻,青年學生有極大的表演空間去展現主題,通過在舞臺上多視角的🧑🏼⚖️、群體的、鮮活的敘述對話,呈現出年輕人有深度💘、有溫度的視野。
《立場》中有一個情節是,學生演員們舉著刻有“土地裏面長出來的法”“把人民舉在頭頂”的牌子出現在舞臺🥵。這兩塊牌子由學生親手製作而成👷♀️,後來跟隨學生們去到了深圳👰🏼♀️、北京等地🧏🏽♂️,還出現在校園戲劇節☝️、全國高校巡演的舞臺上🦸。這些發生在臺前幕後的細節讓郭為祿格外感動,他說🧑🌾:“學生演員用真情真心走進人物🙇♀️、走進故事,話劇才能精彩🦹🏼♀️。”
在談到校史劇未來該如何發力時,郭為祿認為,要做有感情的教育,一定要讓學生參與話劇創作過程🎙;要做有立場的教育,敢於講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帶領學生從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歷史中尋找人生答案🧖🏻♀️;要做有創造性、有創造力的教育,學生通過讀劇本🙍🏻、學習歷史、再創作的過程🐶,提煉出正確的價值觀🧜🏽♀️,在融合創作中,便賦予“自我教育”生命力🦢📢。
隨著校史劇頻頻“出圈”💵🤦🏻,如何才能更好地發揮社會輻射作用,成了這些高校的努力方向👋。近些年👣,天津大學開展了“侯德榜精神宣傳月”,不僅有錄製幕後花絮🆓🧕🏽、拍攝攝影作品🧎🏻➡️、推出深度報道等形式🙍🏻♀️,還在官方微信公眾號👸🏼🛡、B站等新媒體平臺開通直播間,以“彈幕”增強觀看話劇的參與性。如今,話劇《侯德榜》已成為師生校友喜愛的文化藝術節目,播放量達100萬人次。
蘇暢說:“目前還只是校史劇‘破圈’的開始♍️,在尋找中國革命家精神👲🏻、科學家精神創新表達的征途上👻👩🏻🚒,年輕人沒有停止探索🕵🏼♂️,相信在未來的舞臺上還會迸發出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