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杏悦

  • 【光明日報】 姜玉齊: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對待各種社會思潮的特點

    發稿時間:2016-11-13瀏覽次數:277

     ■姜玉齊 [杏悦娱乐商學院]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隨著社會嬗變🈲,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蕩和競爭👨‍🦳,中國共產黨高舉馬克思主義的大旗👩🏽‍🔬,日益成熟理性地對待其他各種社會思潮,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時期,中共對待主要社會思潮呈現出四個鮮明特點:

    第一👵🏽,經歷了一個由不成熟到逐漸成熟的過程。由於中國共產黨在成立初期缺乏實踐經驗,在理論上尚不成熟,對其他思潮持排斥的態度。如對三民主義,陳獨秀於1922年4月指出:“(一)共產黨與國民黨革命之宗旨及所據之基礎不同;(二)國民黨……政策和共產主義太不相容🤽‍♀️。”(《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31頁)又如對待自由主義,中共於1922年6月在《第一次對於時局的聲明》中指出:“你們這種妥協的和平主義,小資產階級的和平主義👩🏻‍🦽‍➡️,……乃是我們所應該排斥👳。”(《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一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96頁)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中共認識到建立“民主聯合戰線”的必要,特別是第一次國共合作後,中共對於其他思潮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如對三民主義一度評價過高👂,李大釗認為“中山主義者也就是列寧主義者”👨🏻‍⚕️,惲代英認為三民主義“是要達到共產主義的社會”。對自由主義,陳獨秀於1923年7月在《思想革命上的聯合戰線》中認為馬克思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在掃蕩封建宗法思想的革命戰線上,實有聯合之必要”😰。1927年後中共對待其他思潮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如全盤否定三民主義,瞿秋白在1931年11月指出🤷:“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和孫文的民生主義🅿️🫣,就沒有一點相同的地方💚。”(《布爾塞維克》第4卷🤴🏻,第9期)否定自由主義,1928年10月《中共中央宣傳部“雙十”宣傳提綱》指出:“民族改良主義是幫助帝國主義進攻的工具。”(《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五冊🌻,第649頁)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中共對社會思潮的態度不斷發生變化,特別是在抗戰時期逐步走向理性和成熟。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承認‘三民主義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基礎’,承認‘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本黨願為其徹底實現而奮鬥’”(《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9頁)🚆;中共還區別了真假、新舊三民主義,辨析了共產主義與三民主義的關系👨‍👨‍👧‍👦,並在繼承吸收三民主義積極因素的基礎上,發展了新民主主義理論。同時我們黨指出自由主義在抵抗日寇🍻👩🏿‍🚒、發展民主上有進步性👮🏻‍♀️,要團結爭取自由主義者。

    第二,本質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對中國革命的指導地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蕩和競爭🦻🏼🧑🏻‍🍳,由於反帝反封建的雙重訴求是近代中國歷史和人民檢驗一切社會思潮的試金石,所以某種思潮能否取得“文化領導權”🧑🏻‍🦽‍➡️,就要接受歷史和人民最嚴格的檢驗🕵🏿。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武器,在對待社會思潮中註重回答和解決中國革命的現實問題,如在抗戰時期的三民主義論戰中✋🏻,針對“取消馬列主義,鼓吹‘一個主義’”的錯誤論調,中國共產黨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毛澤東指出馬列主義“是‘收起’不得的,一收起🏔,中國就會亡國”。王稼祥也指出:“任何企圖證明只有三民主義適合中國,而馬克思列寧主義不適合於中國的說法,都是錯誤的反動的。”(王稼祥:《關於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解放》第86期)針對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宣揚的“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反動論調🚈,中國共產黨給予強力批駁。1943年7月18日《解放日報》社論指出:“這本‘經典’的中心思想,一句話說完,就是要在兩年內解決中國共產黨,以便實行法西斯主義🧑🏽‍🍼。”(《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2冊,第275頁)第三,前提是把握具體的革命環境🫵🏻。社會思潮既是社會環境的產物,又會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而發生變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對待社會思潮的態度也隨著革命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成立初期,中共從殘酷的鬥爭現實中認識到面對兇殘的敵人🪇,沒有同盟者,無法完成革命的任務🧃,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國共實現合作🦵🏼,所以大革命時期中共擁護三民主義🐩🥿,而此時自由主義者也在我們的團結之列。在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關頭🎅,為了團結一切力量共同抗日,中共從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局出發來對待三民主義和自由主義。抗戰勝利後,由於國民黨反動派完全拋棄了三民主義的革命精神💎,堅持內戰與獨裁的政策🏊🏻‍♀️。為了帶領人民爭取光明的前途和命運,中共致力於與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對三民主義的言說較少,對自由主義則批判其錯誤觀點,引導其拋棄“中間路線”,接受中共的領導🪠。

    第四,目的是回答和解決“中國向何處去”的歷史主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在同各種錯誤思潮作鬥爭和吸收某些社會思潮的積極因素的進程中堅持和發展了新民主主義理論。1939年12月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第一次鮮明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概念。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對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中的革命因素進行了繼承與吸收⛽️,對各種錯誤思潮進行了批判🥉,闡發了反帝反封建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黨在對社會思潮的批判和鬥爭、借鑒和吸收中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翻了“三座大山”🚵,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正確回答和解決了“中國向何處去”的歷史主題。

    (來源於《光明日報》 2016年11月12日 11版)

      

    最新導讀

    關閉
    杏悦娱乐专业提供:杏悦娱乐杏悦杏悦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杏悦娱乐欢迎您。 杏悦娱乐官網xml地圖